上個月,Rethink Robotics宣布倒閉,令人唏噓。作為擁有華麗背景的協作機器人先行者,在協作機器人爆發增長的今天,Rethink Robotics本有機會叱咤風云,卻最終隕落黯然離場,著實值得我們深思。
本文將就這一事件與大家展開探討,并征集了機器人領域的專業人士的看法和其發展之道,且看他們的曲折與光明,未來如何?謹以此文供行業交流。
Rethink之本末始終
外界廣為流傳的是Rethink成立10年來獲得的1.3億美元融資,就在去年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Bezos還投資了1800萬美元,可以說是被大佬們看好的“潛力股”。
而Rethink創始人Brooks本身在機器人界也頗具名氣,斯坦福大學博士、前MIT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協會(AAAI)的創建者,還是機器人公司 iRobot的創辦者,被業界稱為“現代機器人之父”。
既是學者也是商人,Brooks思維非常超前,在傳統機器人市場還未全面鋪開的時候,Brooks就已經意識到了工業需要不同類型的機器人,例如一種安全、靈活、簡單的協作機器人。
Rethink也是朝著協作機器人的方向在努力,回看Rethink研發的核心產品,先后推出了兩款引人注意的協作機器人,分別是一款雙臂機器人Baxter和一款單臂機器人Sawyer。
這么看來,Rethink似乎天時地利人和,本應一往無前才對。但仔細研究其技術,兩代產品不得不面對的硬傷始終無法解決。例如采用串聯彈性驅動器的控制方式,無法滿足機器人運動過程中剛性,達不到工業生產標準。更重要的是,Rethink的機器人過于前衛,不能有效用于生產,脫離市場實際需求,正所謂“前進半步是創新,前進一步是先烈”,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雄心壯志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協作機器人不敗之道
事實是,當前機器人市場保持了高速穩定的增長率,尤其是協作機器人產業在2014年后炙手可熱,人才、資源和資本加速匯聚,大批企業正享受這一增長紅利。
在協作機器人領域,不得不提的是與Rethink起步差不多的丹麥優傲機器人,也是協作機器人的先驅。優傲機器人采用小步的技術改進路線,將產品模塊化設計,在更加安全、易用的前提下,負載、重復精度不輸傳統機器人。與Rethink結局不同的是,如今優傲機器人占據了協作機器人領域大部分市場。
優傲機器人也成為了部分后來者的借鑒。在國內就有不少以其為對標的創業公司,而他們必須面對的困難是成本的控制和面向不同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既要有機器人技術又得保證標準化快速交付,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技術和資金積累。
工控小編認為,雖然Rethink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所做的研究和探索值得肯定,但TO B、TO C的企業想要發展得好,必須要有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這并不是否定Rethink在協作機器人技術上的卓越貢獻,而是強調前沿技術落地的重要性。
如今,中國已被視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機器人市場,以國際四大家族和國內四小家族為首的機器人企業在國內業已取得長足發展。那么,當局者如何在市場熱潮中抓住機會,扶搖直上呢?對此,筆者采訪了太平洋證券首席分析師劉國清,以投資者的敏銳角度來談談對這一事件的看法。
劉國清談到,Rethink是協作機器人的先行者,是對傳統工業機器人技術路線的顛覆,他強調通過使用傳感器及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相關算法,實現感知和識別環境并執行后續操作,相對于UR和國內的一些協作機器人,技術方面更加激進。
“任何新鮮事物的誕生,難免出現一些挫折和反復,但是Rethink代表未來趨勢。從投資角度來看,Rethink機器人不算成功案例,但起碼給國內外廣大協作機器人創業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教訓,也便于投資人尋找更能實現產業化的標的。考慮到傳統工業機器人格局相對清晰,相信協作機器人方面的投資熱潮還有繼續,最終會有企業成功。”
正如劉國清所言,真正把特定的工藝做好,才能把銷量做起來。從另一角度來說,機器人產業給人的感覺是炫酷瑰麗的,實際距離智能制造待突破的技術還有很多,但隨著產業不斷地投入技術積累以及更新迭代,企業所想必成真。
雖然Rethink倒閉了,但前進之路沒有盡頭,與此同時,Atlas機器人奮力一躍,快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