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格力電器機器人樂隊登上2019春晚深圳分會場
新春假期已至尾聲,大家帶著跟春節有關的美好回憶陸續返工。和往年一樣,今年春晚的亮點和槽點齊飛,倒是占大頭的歌舞節目中出了一抹亮色,讓筆者至今印象頗深。春晚深圳分會場上,周華健、任賢齊和郎朗合作的一曲《朋友》,讓人驚艷的既不是“老朋友”周華健、任賢齊的歌聲,也不是“鋼琴王子”郎朗的琴聲,而是與200名鋼琴師共同演奏的格力機器人樂隊。
圖片為格力電器機器人樂隊登上2019春晚深圳分會場
這場音樂盛宴直接“刷新”了筆者認為格力只是一家空調制造企業的刻板印象,更讓筆者對格力“智”造心生好奇:身為國內空調制造“一哥”,格力因何勞心費神地投身智能裝備制造領域呢?格力投身智能裝備對中國制造來說又有哪些影響呢?
探討格力涉足智能制造領域“為什么”和“怎么樣”兩個問題,終究離不開 “格力本身”和“中國制造”兩個維度,這兩個維度相互交錯、共同作用,筆者下面就簡單梳理一二。
升級中國制造 格力踐行使命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黨中央對中國制造轉型升級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這一年對格力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董明珠當選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格力正式進入“董明珠時代”。盡管當時格力已經穩坐國內空調行業第一把交椅,面對國家對于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研判和格力發展需要新動能的現實,在極具“挑戰精神”的“鐵娘子”董明珠的領導下,格力涉足空調之外的新領域可謂必然。前幾年,眼看一批批中國游客前往日本“背鍋”,購置“馬桶蓋”,長期駐守實業,根植制造業,以董明珠為主的格力領導團隊深刻體會到研發“主心骨”技術及生產設備不求人的重要性,格力毅然進軍智能裝備領域。智能制造衍生出的一系列機器人、機床等產品,又能為自主加工高精尖原配件,讓格力從此不用受制于人。
“十八大后國家提出轉型升級和‘三個轉變’,格力電器需要尋找到新的貢獻方向,能夠支撐我們生產更多的精品產品,以此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先進的設備作為后盾。”董明珠談到當年萌生涉足智能裝備領域的原因時曾說。除此之外,格力還具備進軍智能制造領域的先天優勢。在外界看來,格力投身智能裝備制造與空調制造 “老本行”風牛馬不相及,實則不然,格力秉承自主創新掌握核心科技的思路,在空調制造業深耕多年,除了部分高精尖配件和芯片之外,格力基本已經打通空調全線產業鏈,長期積累的一系列電機以及配件的制造技術為格力進軍智能裝備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中國制造共進 格力碩果累累
格力進軍智能裝備之后的成果如何?此次亮相春晚的機器人給出了答案。據筆者了解,這些機器人樂隊可不止“能彈會奏”,在日常作業中“敲鑼”GR608-1400機器人在工業制造中能夠完成點焊/焊縫、電弧焊、玻璃基板搬運、機器裝載、去毛刺、研磨等工作。其余“樂手”為GR606工業機器人,它結構輕巧緊湊,運動速度快,定位精度高達0.05mm,可廣泛應用于電子工業如機器人裝配、焊接、搬運、上下料及機器人教學等領域。
據說,此次亮相的格力機器人僅僅是格力智能裝備中的“冰山一角”。 截止目前,格力智能裝備的業務橫跨“數控機床、機器人、工廠自動化、熱交換器設備、新能源設備、注塑鈑金設備、物流倉儲設備、檢測設備、精密傳動部件、工業信息化”十大產品業務板塊,超百種規格產品。
種類多樣的智能裝備產品是格力進軍智能裝備后切實可見的成果,然而格力進軍智能裝備的影響不僅限于此。2013年至今,是格力智能裝備潛心發展的六年,也是中國智造戰略地位日益提高的六年。“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在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這樣的預判。自此,機器人產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2015年,國家更明確提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以智能制造兩化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并明確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主攻領域。此后,“十三五”規劃和十九大報告,均將智能裝備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對智能制造的發展提出要求。
國家如此注重發展智能制造,只因智能制造是實現制造業升級的內在要求,發展智能制造業已經成為實現我國制造業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轉變的重要途徑。
以格力為例,對內,智能制造成為格力降本增效的利器。格力的幾大生產基地都能做到“黑燈工廠”,實現“機器人換人”,格力的人均產值從2012年的91.2萬元提升至2019年的149.6萬元。
對外,格力智能裝備的產銷規模實現快速增長,并成為其新的增長點。2017年,格力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智能裝備業務收入21.26億元,增速高達1220.27%。格力工業機器人不僅推動企業自身的自動化改造進程,還為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等不同行業的多家企業提供了高效的機器換人服務。
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智能制造照亮未來
“六年磨一劍” ,格力為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借鑒模板,更為整個中國“智”造提氣、助力。當下,我國制造業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加速重振制造業與發展中國家以更低生產成本承接國家產業轉移的“雙向擠壓”。我國必須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技術研發,提高其產業化水平,以應對傳統低成本優勢削弱所面臨挑戰。
雖然我國智能制造技術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其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高端智能制造裝備及核心零部件仍然嚴重依賴進口。前有“圓珠筆頭”難造之痛,后有中興無“芯”之殤,“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強“心”金句言猶在耳,總書記的指示依舊振聾發聵。
主張自主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涉足智能裝備似乎也不僅僅想著“做到”而已,而是想著如何憑技術優勢讓中國造在智能裝備領域具有話語權。2019年5月,格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經專家組一致認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伺服電機功率密度、過載能力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國在機器人核心部件研發領域再上一個臺階。
筆者認為,格力智能裝備此次春晚“亮劍”,展示的是 “閑庭信步”的輕盈之態,背后卻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強“心”求變的篳路藍縷。格力工業機器人在熒屏里飛揚演奏,格力智能裝備在一座座“黑燈工廠”里高效作業……從格力智能裝備的發展窺見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筆者也相信,中國制造的前路也將因越來越多中國制造企業顯現的中國智造之光而更加明亮……